与Linux老伙计的深夜谈判,一场关于性能的极限拉扯

IT巴士 50 0

我蹲在戴尔R720机架前,看着监控屏上心电图般的性能曲线——这台2018年服役的Linux老将在连续扛住三波促销流量后,终于发出拖拉机启动般的哀鸣。指尖抚过滚烫的机箱盖,我决定和这位"硅基老伙计"来场触及灵魂的性能对话。


事情要从那个CPU核心温度突破90℃的凌晨说起。当htop里某个php-fpm进程像永动机般霸占着CPU不放时,我终于领悟到"单核狂飙"的破坏力。悄悄给这个进程套上cgroup的紧箍咒,看着CPU使用率从98%降到30%,就像给暴走族穿上了旱冰鞋。改完cpupower的频率调节策略,连机房角落的绿萝都舒展了叶片——它们大概在感激终于不用活在CPU风扇制造的台风天里。

内存战场更是精彩纷呈。某Java应用像貔貅般吞食着32GB内存,free -h的数值跳得比酒吧灯光还快。祭出vm.swappiness=10 的谈判筹码,再给JVM塞了个ZGC参数大礼包,内存回收效率瞬间从老年散步变成奥运竞走。最绝的是发现某个日志服务把mlockall()当摆设,亲自教它学会"内存礼仪"后,oom-killer终于能安心摸鱼刷剧了。

磁盘IO的战争永远充满戏剧性。当iostat显示util值在90%红线反复横跳时,我对着RAID阵列念起"众生平等咒"——给数据库进程发VIP金卡,让日志写入排队领号。调整完deadline调度器的参数,机械硬盘竟发出SSD般的欢快蜂鸣。把MySQL的刷盘策略从"强迫症模式"改成"懒人模式"后,磁盘吞吐曲线立刻从过山车切到观光缆车模式。

网络层的改造堪比交通大整治。当TCP重传率比早高峰地铁还夸张时,我在sysctl.conf 里施展的"延迟优化术"让数据包找回了秋名山车神的尊严。把网卡队列从64扩容到1024时,流量拥堵秒变高速公路ETC通道,连丢包率都学会了躺平哲学。给关键业务打上DSCP标签的那刻,QoS策略让VIP流量坐上了磁悬浮专列。


黎明前的Grafana监控大屏上,所有指标乖巧地躺在绿色区间。我瘫在人体工学椅上,看着Prometheus的时序图画出完美正弦波,恍惚间听见服务器在哼《欢乐颂》。突然,自动告警系统弹出提示:"检测到服务器在非工作时间性能溢出20%",我笑着按下静音键——老伙计偶尔偷偷练个瑜伽,就随它去吧。


标签: #Linux性能优化